??
竹垟三月三头梳粿
将普通米粉和粳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倒入适量开水在锅中慢慢熬成粘稠的面糊状。起锅揉团放在面板上,分成同样大小的粉粿胚,再压入木制头梳状的模版里做好粿胚,最后以高山萝卜丝、高山蔬菜腌制的咸菜或芝麻馅,入蒸笼蒸熟就成一道让人垂涎、美味可口的点心。竹垟畲族村民有时还会在米粉中添加适量草木碱,制成的点心就是淡黄色的,颜色诱人,吃在口中带有淡淡的草木清香哦~
农历三月三是畲族村民相亲的日子,畲乡村民喜欢选择这个良成吉日娶媳嫁女,三月三头梳粿就是淳朴好客的畲族村民用来送亲家和招待亲友的节日点心,并以此表达吉祥如意的心愿。
碧龙苦槠丝
苦槠是一种野生树种,龙泉山区遍地皆是。它树身乌黑,因烧火不起焰,人们使用甚少,故山中百年枯株遍野,结子累累,成熟时略一敲打就下满一地,采摘十分容易。其籽晒干碾碎,经过“风具”把碎壳扬净,留下可食部分,水浸几日,频频换水,清除苦涩异味,磨成水粉过滤,沉淀,去浮水,晒干就是“苦槠粉”。碧龙苦槠丝就是以碧龙产的苦槠粉为原料加工成粉丝,煮熟盛碗,再配以青葱、香菜、肉末,根据自己的口味还可加点醋或辣椒,入口清新香滑,美味可口。
“碧龙苦槠丝”历史悠久,以其特殊的原料和配方,独特的加工技艺制作而成,清凉解毒,味道奇美,算得上外地客人难得一尝的绿色生态佳肴。
大酒店煎黄粿
黄粿是龙泉人过春节时富有特色的食品。晚粳米用山上乔灌木烧成的灰碱水浸泡一天一夜后,将米放入锅中用温火将其拌炒至半熟,然后饭甑炊熟,再以踏碓或以十数人用粿棍在石臼中舂透,有的反复做两遍,质地更好。色橙黄,浸入灰碱水中,可保持数月不变质。
传说唐朝末年,黄巢起义,路经龙泉披云山,村民为慰劳义军,特制此粿,并便于将士随身携带,沿途食用。因为黄家军食用,特制成黄橙色,所以后人就称其为黄粿了。大酒店煎黄粿就是将质地上乘的黄粿切成薄片若干,放入锅中用文火慢慢煎至黄粿片表面起泡并微现焦黄,然后加盐、酱、黄酒、味精用猛火调炒,再起锅撒点葱花,色泽诱人,香气扑鼻,味道细嫩香酥,让人欲罢不能!
落汤糍
用糯米粉和粳米粉混合加水做成大汤圆状的米团,入锅煮熟,捞起,滚上炒熟的黄豆末或黑芝麻糖粉,口感细腻,甜而不腻,满口溢香,回味无穷,味道与汤圆、麻糍又大有不同。
住龙是革命老区,据说住溪落汤糍就是当地村民在红军远征途中经过时拥军送上的充饥点心,至今传承为农忙时节上好的点心。
鸿雁山粉果
山粉即由蕨根压榨后冲洗沉淀而成(如今已泛指番薯、葛龙等植物块茎的淀粉),旧社会山民常以挖蕨根洗山粉充饥。山粉果是以山粉为主制作的菜肴,做法是取自山粉若干碾细,加适量水拌和,加被揉碎的熟毛芋、豆腐、猪肉末、虾仁及酱、盐、味精、胡椒粉等佐料和成团,然后置蒸笼蒸熟即可。可汤食,也可炒食,油而不腻,口味颇佳,是山外游客吃不到的一道好菜。
香溢油老鼠
一种颇有特色的面粉油炸食品,因形似老鼠,故叫油老鼠。做法是将面粉搅成糊状,摊平,馅入萝卜丝或豆芽,同时拌入青葱和辣椒粉,然后将馅合拢成老鼠状,轻轻放入油锅中滚炸,当饼色现出金黄色时,即可出锅,趁热享用,松脆爽口,香气扑鼻,清淳甘辣,妙不可言。
香溢灵芝面包
龙泉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上山采灵芝之传统,俗称“盗仙草”。现在龙泉人民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行椴木灵芝栽培。因其所产灵芝质量好、数量多、规格高,故龙泉被誉为“中华灵芝第一乡”。
因上山采灵芝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龙泉民间至今还流传着采灵芝前,必须先拜山神,祭树神等礼俗。龙泉香溢大酒店的灵芝面包即以灵芝孢子粉和面粉为原料,将发面中加入龙泉灵芝孢子粉,再糅合后做成灵芝状,上蒸笼蒸熟即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精美点心。灵芝作为一种药材,具有很好的药用性能,能防治癌症等顽疾,孢子粉是灵芝之精华,能抗癌护肝,消除疲劳,常食用灵芝孢子粉能祛病健身、延年益寿。
塔石张太源灰碱粽
灰碱粽在龙泉俗称灰尖粽。龙泉人制作灰碱粽,选料是及其讲究的。首先是糯米,得选用高山地区所产的本地品种。高山地区海拔高,水冷,灌浆期长。另外,高山地区气温低,病虫害少,所产糯米绿色无污染,自然是做粽子的上选。其次是灰碱,得选用龙钟烧制。龙钟生长在土壤肥沃的田边地头,端午前正是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烧制灰碱时,必须是现砍现烧,甚至不能隔夜放置。也有用豆杆代替牡荆的,但是煮出来的粽子颜色不纯正,味道也要差上一些。再其次是水,制取灰尖、浸泡糯米都得使用山泉水。山泉水清、活、轻、甘、冽,五味皆齐,是煮粽子的首选。
另外,包粽子的材料也极有讲究。箬叶要选择当年生长的,柔软而有韧性,不易破碎,包出来的粽子品相好。捆扎粽子的粽绳采用棕榈叶,颜色碧绿。煮粽子也是有讲究的,锅要用大铁锅,柴要用硬木,硬木烧起来火力均匀。粽子煮好了谓之“瓷”了,煮瓷了的灰碱粽剥开,颜色黄亮,晶莹剔透,有些像秘色瓷,又有些像田黄石。里外一个颜色,美得让人不忍下箸。灰碱粽闻起来有一股草木的芬芳,吃到口中细腻滑爽,清香四溢,妙不可言,估计只有用清泉石上流来形容了。
端午节前后气候炎热,食物极容易变质,而灰尖粽能久放不坏,是农人外出劳作携带食物的首选。灰碱粽中的灰碱能帮助消化,即便冷食也不会伤胃。
五谷农庄乌饭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前,山民们都要上山采乌饭槎(俗称乌饭芦),用其叶汁浸糯米,成黑色,蒸熟,拌入红糖、香菇末、腊肉、墨鱼干丝等,用油炒和,四月初八食用,并广赠亲友。旧时竹垟畲乡一带山民还要抬着“乌饭佛”上街游行。
相传畲族祖先被困山上,采芦叶充饥。后人为纪念祖先,每月初八制食乌饭,又传古代一义士坐牢,家中送去的食品常被狱卒扣食,其妻遂将饭用芦叶染黑,得以顺利送达。龙泉何时开始制食乌饭已无从考查,但这一习俗相沿至今,成了当地著名风味小吃。
新丰村蓬果
清明时节,龙泉百姓普遍要做蓬果、炊蓬糕。从野外摘来嫩绿的青蓬,洗净后经开水烫,清水漂,再切碎,磨成浆,加入糯米、米混合米粉,将煎成的糖油,倒入蓬浆米粉中拌均匀,稀稠适度。然后装到蒸笼里,在旺火沸水中炊两三个小时,炊出的蓬糕晶莹透绿,形似碧玉,香气扑鼻,糥甜可口,叫人望见想尝。清明时节做蓬糕,象征春种遍地绿玉,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百姓生活像蓬糕般香甜。
来源:台州在线
————冰雪乐园互动平台————
?回复“1”获取游玩攻略
?回复“2”获取游客须知
?回复“3”获取优惠活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xs/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