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平安浙江示范区
打造全国最平安城市
丽水市作为六江之源,水资丰富且优质,目前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一,水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塘水域平方公里;全市96个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9%,Ⅰ—Ⅲ类断面比例为%。近年来,该市通过“水资源+绿色养殖”“水资源+文旅休闲”“水资源+生态工业”“水资源+精品农业”等举措,有力打造“水渔融合、水旅融合、水工融合、水农融合”四大效益,推动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该市共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个、市级29个;1至11月该市渔业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86%;截至目前,该市水电站共计座、总装机容量万千瓦,年均发电量70亿千瓦时,年产值40亿元。
一、“水资源+绿色养殖”,打造“水渔融合”效益
(一)“水资源+特色渔业”,优化产业结构。围绕提高渔业市场综合竞争力,依托水资源独有优势,开展渔资源特色化培育,形成品牌鱼产品,扩大市场占有。该市利用老竹溪流域特有水环境,繁育处丽水独有金鱼品种“钻石鳞兰寿”,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中国金鱼种质资源基因库品种,年均销售额达2万余元。又如该市松阳县投资万元建设大鲵产业综合园,利用该县庄门村优质冷水资源,采用仿野生生态技术养殖大鲵,实现投鱼苗40万尾,预计年产至少万斤、产值万元;遂昌县利用乌溪江优质水源,养殖有机鳙鱼经营面积亩、年产鳙鱼吨产值万余元。
(二)“水资源+河权改革”,拓展致富路径。推进河权改革,通过河道开发管养机制市场化改进,释放水上经济活力,创造乡村致富新路径。如该市庆元县南阳、张村等南阳溪沿岸8个村集体,组建“南阳溪渔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有序溪鱼捕捞,年产值超过万元,同时受委托开展垂钓管理,仅此项收入达30万元。又如遂昌县探索将河道经营开发权私人承包,如“坑口畲族风景农场合作社”承包该县坑口村村域山塘、水库、河道经营权,实现年均创收40万元、交付村集体承包款5万元;源口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包该县源口村水域经营权,开发水上游乐项目年均创收50万余元。
二、“水资源+文旅休闲”,打造“水旅融合”效益
(一)深耕“水旅”文化资源,推进项目催化。围绕推进山水生态的经济效益高效释放,通过将水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化水旅文化资源,推动休闲康养项目孵化。如该市在水环境治理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通济堰历史文化打造歌舞剧《通济堰魂》等文化产品,提升康养项目市场吸引力,今年以来吸引投资商前来考察达56批名,完成“灵康—杏福小镇”康养项目、丽水郎奇-白桥康养旅游小镇等项目签约,总投资85亿元。又如松阳县利用北宋白龙堰,明代青龙堰、午羊堰等十余座古堰坝,禹王宫遗址等历史文化资产,在松阴溪岸投资6万元建成集文化展陈、科普、体验为一体的水文化公园。
(二)打造“水旅”综合经济,提高市场效益。围绕打造水域沿岸经济带,以产业规模效应做深“水”附加价值,该市通过整合民俗、乡愁、生态元素,打造“民宿产业带”“沿河经济带”等水域沿岸集聚经营模式。如该市缙云县依托好溪独有的乡村风景、人文元素等,培育仙都轩辕民宿村落等民宿主题村落,今年1至11月,好溪流域民宿共接待游客万人次,营业额达2.9亿元,同比增长34%。又如云和县开发龙泉溪经该县35公里河道,将沿途国家4A级景区云和湖仙宫等景区、特色村、民宿等旅游资源有机串联,打造“十里云河”综合经济带,目前该经济带涵盖民宿家,3A及以上景区3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2个、市级特色村1个、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点6个等,今年1至11月,接待游客.5万人次同比增长10.1%,旅游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8.5%。
三、“水资源+生态工业”,打造“水工融合”效益
(一)激活“水优势”,促进生态工业发展。通过将优质水资源转化为“稀有性”工业生产要素,吸引科伦药业、肖特集团等高新医药企业扎根发展,有效推进生态工业结构优化。如该市龙泉市利用该地水质电导率仅为25μs/cm,远低于科伦集团其他产区如成都—μs/cm的电导率,可降低50%水净化成本、年均节约万余元,同时提升输液生产质量的优势,吸引该集团收购龙泉国镜药业有限公司成为其控股子公司,今年1至11月,国镜药业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64%,上交税费万元同比增长.7%。
(二)盘活“水动能”,释放绿色生态能源。针对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推进减排环保的需要,通过充分利用天然水域落差及水源优势建设水电站,开发清洁能源效益。如该市摊坑水电站建设预计年取水量为34亿立方、年发电量10.2亿度,得益充足水源优势,近10年年均可用水量超40亿立方、年发电量达12.2亿元,年均增加收益1.36亿元。又如景宁县近10年来先后规划三批小水电CDM项目,涉及电站64个,推进清洁能源替换,据测算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50.7万吨,年均净收益可达4万元。截至目前,该市水电站共计座、总装机容量万千瓦,年均发电量70亿千瓦时,年产值达40亿元。
四、“水资源+精品农业”,打造“水农融合”效益
(一)开发“水果园区”,优化农业经营。围绕以水资源促进农业开发理念,该市鼓励各县(市、区)将农业纳入水域经济统筹规划,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业态转型升级。如该市景宁县东坑镇利用紧邻防洪堤土地发展“畲乡水果沟”项目,引入葡萄、杨梅、桃子等种植,涵盖沿线深垟、吴山头村等8个乡村,结合流域沿线自然景观,有效吸引游客观光休闲,通过“旅游+农产品推介”营销模式,有力拉动农品销售,目前,该项目种植面积达余亩、年均产值万余元,年接待旅游人数达15万余人次。
(二)开发“优质基地”,提升农业质效。围绕提高农业灌溉条件,从源头保障食用安全水平,推进农品精品化,该市依托水资源优势完善水利建设,结合地表水治理,为农业生产基地提供优质灌溉水源。如该市莲都区创建高山生态精品农业基地9.87万亩,引用优质灌溉水源,推进农产品精品化生产,实现农产品平均溢价0.5—1元/斤,年均产值5.6亿元。又如景宁县推进可持续利用农田改造,提升灌溉水质标准及供水量,保障作物生产质量,目前该县已完成农田改造项目28个,建成高标农田2.76万亩;完成农田改造项目立项38个、涉及面积2.97万亩;在建项目17个,涉及面积1.47万亩。
信息来源
市水利局
编辑排版
大眼文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ly/5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