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卫视中华家风栏目组专门采访并录制了丽水市档案馆珍藏的共和国记账人董万春档案背后勤俭持家的故事的专题片。
酒香不怕巷子深。共和国记账人董万春的档案故事先后在《中国档案报》、《处州晚报》、丽水好家风展览等上展出和刊发相关的文章和报道,此次《安徽卫视》中华家风栏目组通过相关的宣传报道,联系到丽水市档案馆,并于10月20日到丽水采访并录制了相关的影像资料,于10月28日在《安徽卫视》中华家风栏目录制了这批档案背后的故事。它不仅见证了共和国六十年人民生活的变化,小小的账本映衬出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脉络和轨迹,见证了国家一步步强大,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的事实。
丽水市档案馆珍藏着的这一批珍贵的档案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董万春是共和国第一批记账人,他从年起每天记录家庭的收支情况的账簿共计34本,记录了60年的家庭账本于年已经在丽水市档案馆安家落户,从账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详细的家庭收支账,记录时代变迁过程。
翻阅董万春的账本,董家每月每年的工资收入、存款利息、每天消费支出和节余情况都记得一清二楚。账本上清晰地写着:年,夫妻俩每月工资93.5元,年元,年均增幅不到1元。改革开放后,工资连年看涨。年两人每月离退休金比年的工资翻了95倍,平均每年增加元。支出结构方面:年食品支出占总收入59%,年占50%,年占35%,到了年只占13%。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生活条件的改善:年,董万春买了一块60元的半钢旧手表,是家里第一件生活用品;6年后,他花了80元给妻子买了一块日本手表;年,作为所在小区第一户买电视机的人家,每天晚上,夫妻俩都要为前来看电视的邻居准备好小板凳。渐渐地,电视机也从9寸黑白、14寸黑白到25寸彩电再到液晶电视,冰箱从单门到双门……董家的生活用品随时代在更新。到了年,搬了18次家后,董家举债多元,买到了一套87平方米的房改房,这也是年来,为数不多有赤字的一年。
翻着老账本,坐上“时光机”,时代的变迁仿佛浓缩在了张张泛黄的纸页上,你能从中看到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此次专访由著名主持人杨澜主持,并将于近期内在安徽卫视上播出。
信息报送单位:市档案局毛清英
责任编辑:孙蓓蓓编辑:施会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zy/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