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丽水市语文教研员应慈军老师的带领下,全市各个高中学校的语文组长、语文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在松阳县第一中学展开为期两天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体现”专题研讨暨中心组会议。
25日14时,一行人于松阳一中会议室举行了简单的开幕式。阙柳顺校长、应慈军老师在开幕式上做了简要发言。首先,阙柳顺校长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对应慈军老师将本次活动设定在松阳一中举办表示衷心的感谢。
应慈军老师通过三地市考试的成绩,肯定了松阳一中的语文教学。应慈军老师认为,本次活动在松阳一中开展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对松阳一中的支持表示感谢。
开幕式结束之后,于松阳一中录播教室展开了由张潇颖老师、叶霞霞老师和杜雪腾老师教授的研究课。张潇颖老师开展了课题为《时间密码——叙述的艺术》的研究课,从时间的角度切入,结合《落日》、《一个人的遭遇》和《百合花》三篇课文,横向解读比较时间的表达特点,探讨不同课文里“时间”的作用。“时间”的精准、延迟或浓缩、模糊、单义或多义,几个不同的处理,有不同的意味,对《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进行一种不一样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温溪高中叶霞霞老师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从全文看鲁迅先生“痛”之所在,从原文与删减的比较分析反语、虚词、断句在表达鲁迅先生思想感情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她引导学生从修辞、用词、句式的局部角度和记叙、议论、抒情的整体角度来分析课文,字里行间细腻分析蕴含在鲁迅文学中的思想情感。
景宁中学杜雪腾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学生们缓缓带入《兰亭集序》的情境,在抓住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知识的基础上,分段研读王羲之的情感,从文本引导出王羲之的“乐”、“痛”、“悲”。其中,对王羲之的感慨进行小组探讨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对蕴藉其中的复杂思想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观课厅的老师翘首倾听,专注观摩,认真做好记录。
26日上午8时20分,评课活动在会议室准时开始。
松阳一中吴丽萍老师评研究课《和平的祈祷》,结合张潇颖老师的研究课,对学习任务群和群文阅读做了一个比较,从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本质、特性探讨学习任务群下的教与学。她表示,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接受者的角色变为探索者的角色。课堂上主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绝非否定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只不过要求教师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价值,所以教师要从教学的立法者转变为教学的协助者。吴丽萍老师还通过确立议题、设计议题、建构议题三大步骤全面且具体地讲述了群文教学流程。
丽水学院附中罗育峰老师从一堂好课标准的论说、回顾叶霞霞老师的研究课、论述自己对《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理解、课堂转型的时代潮流这四个角度开展题为《让事情是它应该有的样子》的评课。罗育峰老师分享了自己对叶霞霞老师教学思路的分析。他从课文的情感基调、内容梳理、表达技巧、知识运用四个方面完成对本篇课文的理解、分析、鉴赏和拓展,在整个过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在一个“解痛”的目标下被整合了,教学思想清晰而独到。
景宁中学孙伟芬老师评研究课《兰亭集序》,她抓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表述标准的任何一条都是以学生的学为根本,而不是要求老师怎样去教,进行了基于“文本情感逻辑”的“让学”课堂教学评议,对杜雪腾老师昨天的研究课做了“一瑜三瑕”的点评,同时,对“让学”的理论依据、使“让学”课堂让出效果的方法等做了阐述。她还以《陈情表》为例,抒发了自己的一些设想。孙伟芬老师认为,对文本的解读要有深度,语文课堂要将文字掰开来,细细嚼一嚼,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照自身的教学,才能“让出效果”。
三节评课后,青田中学周灵芝、龙泉一中余春娟、庆元中学姚小女三位组长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转型”的研讨。周灵芝老师从新课程结构、四大核心素养、十八学习任务群、新概念·新说法、新教学、新学习方式几个方面阐述自己对“转型”的所思、所想,并且她还展示了青田中学的文化节。周灵芝老师表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不是另起炉灶,实施新课标,值得期待。
余春娟老师先谈了温州黄惋莉老师的《常与变:战争语境中的死亡讲述》给她的深刻感受,又以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的《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边城》三篇课文为例,谈了故事怎么讲更吸引、谁来讲更合适,还有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以及悲剧里的女性。余春娟老师认为,单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坚实基石,群文是对单篇的完善,语文老师们需且教且学,且摸索且进步。
姚小女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内容选择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所谓的“困难点”是学生应该会而目前不会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种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思辨、理性、反思的能力,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还要以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进行语文课的教学。姚小女老师表示,语文老师们应在“变”与“不变”求发展。
下午,应慈军老师主讲《阅读教学设计的“精致化”》,首先对精致化管理做了一个定义。他从关联主题、文体、流派、作者、技法、事件解读“群”阅读,认为“群”阅读应该将有某种关联的一组文章视为整体,建立联系,在比较批判中优化思维品质,提升读写能力。然后,应慈军老师以三节研究课的课题为例,紧紧围绕着“测、导、思、议、展、评、结、疑、用”的“8+1”课堂教学模式,《兰亭集序》着眼于“‘俯仰’的含义与情感表达”,《记念刘和珍君》突出“‘无话可说’和‘有话要说’的作用”,而《和平的期盼》旨在分析“‘实’‘虚’文本的时间表达”,阐述自己对这三个课题的教学设计。应慈军老师指出,改良备课,需做到教学设计精致化。要通过精读文本来提取文本亮点、疑点、学生缺点,再拟教学的目标、结果、内容和过程,精心设计提问并且拟定答案,创设解决疑难的行动路径、方法等六个要点,既重视细节、过程,又重视结果。应慈军老师精心细致的教学设计、独特的讲解角度让在座老师们获益不浅,给了老师们较大的教学启发。
为期两天的专题研讨暨中心组会议圆满结束,应慈军老师做了结语,对松阳一中、参加本次活动的所有老师们表示感谢,并肯定本次活动的意义,表达了对未来丽水市语文教学的美好展望。新教师表示,将会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尽快成长,与各位前辈一起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徐智敏楠
审核:苏水长核发:校办------------------------
联系校办-
电子邮箱:syyzxb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xs/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