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丽水市 >> 丽水市美食 >> 正文 >> 正文

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特别推介的重要研究成果

来源:丽水市 时间:2021-7-10

“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用这一最是丽水本土的精神,为‘丽水之干’这一专属丽水的具体行动注魂、赋能、立根。”

撰文

澎湃新闻记者姚似璐

浙江丽水市将通过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塑造“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城市红色文化区域品牌,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

6月11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发布了丽水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成果。

澎湃新闻从发布会上获悉,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浙西南(今丽水市及其周边毗邻地区)军民艰苦奋战、浴血斗争,在长期具体生动的革命实践中缔造、凝结而成的战斗精神、胜利精神。其基本内涵是“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

围绕弘扬践行这一精神,丽水欲成为全国红色文化传承高地和“红绿”融合发展高地,树立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的丽水样板。

浙西南是较早由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红军初创时期、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全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尤其是年3月至年9月这三年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坚持游击战争,深入国民党统治腹心地区,面对敌我力量的悬殊对比、斗争形势的严峻险恶、革命任务的艰巨紧迫,在全国革命低潮中掀起‘一个局部的高潮’。”胡海峰在发布会上表示,全市现存革命遗址处,5个县入选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丽水也是全浙江唯一所辖9个县均被省政府公布为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

原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党史研究专家金延锋认为,“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中国革命精神在浙西南革命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更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之一——遂昌县王村口镇

去年8月,丽水召开市委全会,提出以“丽水之干”担纲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作出的“丽水之赞”,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富贵门往期文章《履新2个月,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提出了个4字新目标》)

“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用这一最是丽水本土的精神,为‘丽水之干’这一专属丽水的具体行动注魂、赋能、立根。”胡海峰说,让红色基因融入处州儿女的血脉,也为实现“变不可能为可能”,增添精神动能、提供力量源泉。

胡海峰表示,“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要重点做好“深化”、“结合”、“转化”三篇文章,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不断扩大影响力、正能量,让这一精神成为丽水人民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根据《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大纲(征求意见稿)》,丽水将围绕全国革命精神弘扬践行示范区、全国革命老区内生发展先行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样板区、长三角红色教育培训集聚区的定位,实现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年,红色文化成为城市名片,“红绿”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红色旅游、红色教育领域取得快速发展;

到年,浙西南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地位得以正确确立,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城市;

到年,在革命精神弘扬、革命遗产保护、红色教育提升、革命老区内生发展动力培育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提炼形成在全国有示范推广作用的“丽水模式”。

具体操作上,丽水将构建以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引领核为“花蕊”、沿瓯江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带为“花托”、三大红色资源价值转化特色片区为“花瓣”的“花朵形”空间发展格局,提升浙西南革命精神引领力,创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构建浙西南革命精神教育体系,培育“红色文化+”特色产业,提升红色村镇民生福祉,优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强红色文化区域合作交流。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长三角政商”栏目,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ms/7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