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丽水市 >> 丽水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有ldquo桥rdquo自丽水来

来源:丽水市 时间:2021-9-10
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85.html

丽水的木拱廊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在年,“木拱廊桥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记载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进程中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后,丽水的木拱廊桥享誉中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州廊桥-如龙桥

迄今发现有确切纪年的时代最早的木拱廊桥

但是,名副其实的“桥乡”丽水,并不只有“木拱廊桥”。

丽水市旧称处州,山区地貌,是一个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山水相连的地方。处州先民为解决交通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可以说,古桥梁是丽水市文物遗存中最富特色的一个品类,既有久负盛名的廊桥,还有别具意味的矴步桥、石梁桥、石拱桥等。历经时代的磨砺,丽水市现存的古桥梁也还有数百余座,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有座,其中不少是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丽水还有哪些值得一品的古桥梁,如诗如画,积淀了历史,浓郁了乡愁。

新窑矴步桥

位于庆元县竹口镇新窑村,跨闽江支流竹口溪。清光绪三年《庆元县志》卷二《建置志·桥》篇有记。据年版《庆元地名志》记载,新窑村古称黄处坛,青瓷产地,约明嘉靖年间龙泉县大窑人来此兴建新瓷窑,始更今名。新窑地交浙闽,清代为汛地,有兵驻防。

该矴步桥自古是新窑村连接两岸的通道,由块石坦基和矴步桥两个部分组成,总长54.5米,设矴步齿88个。桥心迎水面砌筑分水墩,除分流溪水外,可方便村民浣洗以及过桥让步。分水墩旁留1.8米宽开口为过船阀。

仙都石梁桥群

位于缙云县五云镇仙都风景区内的好溪沿线,由板堰矴步桥、鼎湖峰矴步桥、练溪矴步桥三桥组成,是一种用凝灰岩石构筑的低水位梁桥,俗称“过水明梁”。

丽水市现存唯缙云县,以好溪水系为多,仙都一段最为典型。根据一些著述记载,清代以前,好溪上没有大桥,两岸交通,只由一些高出水面不多、宽仅二三尺的石板小桥相连接。这类石桥是在矴步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跨度长,桥面窄,呈“线”形。桥高一般不会超过1米,多孔架梁。

缙云的矴步石梁桥所跨溪水较为宽平浅缓,一年四季除洪水多发时节外,桥梁都可畅行无阻,既简单又实用,是好溪上非常有特色的水工景观。

“仙都石梁桥群”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洲头大桥

桥面板题记

洲头大桥梁柱构造

跨落在青田县温溪镇洲头村西约米处横坑上,东西走向。据桥石刻题记,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南宋淳熙元年()重造,清乾隆二十年()修造。桥为石梁柱桥,长19米,宽1.3米,高4.5米,跨约12米。桥面五段纵向三块石板铺筑,桥墩四个,以三根条石内侧脚搭成,上置横锁石,承托桥面板。

洲头大桥是永青古道(青田县至永嘉县)上的桥梁之一,经多次修建,计有6处题刻,完整反映了修建历史沿革。洲头大桥东西两端延伸尚存数百米鹅卵石铺筑的古道。

梁村河桥

位于莲都区老竹镇梁村前田畈的渥川溪上,周围空旷的田地,一派田园风光。该桥为三折边单跨石梁桥,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东西走向,全长11.27米,宽1.73米,高3.1米,净跨11米。

桥台由块石、卵石混合砌筑,桥拱架呈八字形,斜拱用并列三根扁长条石,拱顶安置桥面石板,折边之间以横锁石联固,桥面分节三列四块石板铺设。桥面板北侧壁刻“嘉靖壬寅年里人梁□造”题记。河桥是浙南山区常见的八字撑石桥,其特点是桥脚用八字形撑架,桥脚上不砌侧墙、填肚,以利于渲泄洪水。这一类型桥梁,结构较简,在山区溪涧非常适用。在莲都古代八字撑石桥中,河桥时代最早,最具有山区石梁桥代表性。

“梁村河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桥

石门桥全景

折边拱构造

位于云和县城新华街,跨黄溪(后溪),南北走向。古称大石头桥、青阳桥。民国元年(),洪水肆虐,众桥悉数冲毁,惟此桥坚如磐石,百姓度此逃生,因又得名“救命桥”。该桥为单孔五折边拱桥,采用联锁分节并列砌置法建造。

桥长约13米,面宽4米,净跨11米,桥下净空约3米(河床已抬高)。桥拱架为肋形五节条石折拱,每节6根,纵列直砌,转折处用横锁石承接。每节不等长。面层用宽0.5米,厚0.12米的石板横向铺设。两端现存各8级石阶。桥东侧石梁上依稀可辨“梅九三”、“寅”、“建造”等字样,应为桥之建造残留题记。经查考有关方志、族谱,结合桥梁构造形制及风化程度等判断,石门桥约建于北宋。清同治三年版《云和县志》县城图中,可见阜安门内横跨于黄溪之上的石门桥有歇山顶桥屋。石门桥历史悠久,经千年风雨侵蚀,几度洪水冲刷,依然稳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凉岭下石拱桥

位于遂昌县龙洋乡凉岭下村水口,建造年代不详。石拱桥东西横跨独口源,是昔日进出村庄古道桥。桥构造随性,卵石垒砌于溪涧岩石之上,桥下为深潭,西桥堍连通村康庄公路,东桥堍连进村古道。桥长7.8米,宽2.5米,高9.3米,拱跨2.1米,拱高6米。堪称“最狭窄的石拱桥”。

寿喜桥

位于松阳县玉岩镇玉岩村,横跨玉溪坑,东西走向,单孔石拱桥,全长15.2米,宽2.9米,矢高5.3米,孔跨12.3米。拱券纵联错缝砌筑,拱脚直接砌筑在岩体上。桥背水面拱券脸石刻“寿喜桥”三字。桥面高于两端路面,东堍铺设踏跺八级,西堍铺设踏跺十五级。桥面板及阶条石直接铺设在拱券石上,形成明显的拱坡桥面,做法比较特殊,有别于一般石拱桥。据当地群众介绍,该桥约建于清末。

石漴廊桥

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石漴村水口,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拱木廊桥。桥长约24.6米,宽约4.8米;桥孔位于桥中央,块石垒砌弧顶涵洞,高3至4米。桥上九间廊屋,抬梁式前后单步四柱九檩,明间设佛龛,两桥头各一间作桥亭,屋架升起,三重檐攒尖顶。桥周围有数株古柳杉,其中一株包裹在桥身内,可见树龄早于桥,为此桥独特之处。

万年桥

位于丽水城东南开潭行政村大岙自然村村口,临瓯江南岸,是古时通往青田县的通道。建于清道光十三年(),为伸臂式单孔石梁桥,三层三丁出跳承托桥面石板,构造巧妙,结构稳固。桥面板由三组五纵石板铺设,略呈拱形。桥面板侧有题记。

燕诒桥

位于龙泉市八都镇四村高浦自然村西约1公里处,横跨八都溪,建于民国六年(),为二墩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拱券纵联错缝平置砌筑。桥墩处设分水刀。桥面两侧设石栏板、望柱,柱头雕有狮子、莲瓣、菱形等图形。桥南建有碑亭,有宣统元年举人连正釗撰《燕诒桥记》、民国二十三年乡绅吴梓培撰《移燕诒亭志》等。民国二十三年十月,原碑亭移至桥南,为乡绅吴嘉言出资修建。

本文由丽水文旅整理编辑

素材来源:市局文物处、市文保所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ly/7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