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丽水市 >> 丽水市资源 >> 正文 >> 正文

读新闻丽水中心镇有什么样的ldqu

来源:丽水市 时间:2021-12-7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围绕“美丽城镇”建设目标,着力推进小城市和中心镇建设。目前,我市共有省级、市级中心镇22个,建成镇区面积达到43.0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27.41万人,小城市和中心镇化率达52.8%,聚集作用逐步提升。

然而,在中心城镇迅猛发展的同时,这些中心城镇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成长的烦恼”,这些问题给城镇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或多或少的不便,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中心镇发展将何去何从。

莲都区碧湖镇:

千年古镇60多年人口竟无变化

碧湖镇居民眼中的碧湖是怎么样的?碧湖镇最中心的商业街——大众街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老样子,旧商场依旧还是那个旧商场,30年如一日。

碧湖居民们都说,城镇近几年变化说大不大,说不大倒还有些小变化。碧湖镇的老居民更是在言谈中透出不满意:“在过去我们碧湖镇和松阳县城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现在差距越拉越大,我们碧湖的城镇发展最慢了!”

千年古镇如何实现跨越发展?这成为碧湖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从人口集聚水平指标看,从年到年,碧湖镇的人口集聚水平指标低于同期全市22个小城市和中心镇的总体人口集聚水平。碧湖城建办工作人员叶飞说,解放前碧湖镇人口和现在碧湖人口,仅差一人。

从经济实力上看,碧湖镇与壶镇镇、温溪镇也有较大差距。年碧湖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9.87亿元,仅是壶镇镇的四分之一,温溪镇的七分之一。

如何发展?如何打造?叶飞认为,碧湖一直在努力,拉框架,做配套,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难以体现。

而碧湖的居民却急切地期望,碧湖镇的发展能快些,再快些,百姓生活能幸福一点,更幸福一点。

回音:

莲都区政府区长王小荣认为,碧湖发展在提速。城镇化、城市化其实是工业化的过程,同理,工业发展将带给碧湖更大的变化。几千年来,碧湖农民精耕细作,再加上从国家争取来的现代农业园区,以及和海亮集团合作的农业项目,都将为快速发展的碧湖带来可喜的变化。

龙泉市八都镇:

企业面临无地可建困境

日前,在八都镇新村村,邱光达站在53省道旁的一块空地上,这里曾经有他的一个木材加工厂。

今年7月,在该镇新一轮的“三改一拆”工作中,他的加工厂与其余16家涉及违法用地的小企业一起被拆除。如今,怎么继续把企业办下去,则成了邱光达最为头疼的问题。

“如果政府允许,有土地给我们使用,我们就把企业继续做下去。”邱光达说。

到哪里去建厂?这个问题不仅使邱光达头疼,也同样难住了八都镇党委、政府。自年启动中心镇建设以来,八都就把发展竹木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聚平台作为中心镇建设的主要工作来抓,然而,如何拓展产业空间则是目前最大的瓶颈。

去年,八都镇平山岭工业园区一期亩工业用地建设完毕,安排入园企业11家。随着二期地块的缓慢推进,总的工业用地达到亩。然而,这与规划中的亩工业用地相比,差距巨大。

目前,让八都镇党委、政府更加犯愁的是,还有一百多家从事竹木制品粗加工的小企业、小作坊,因为涉及违法违规用地,随着“三改一拆”的持续深入推进,将被依法拆除,许多工人也面临失业并且无处可去的困境。

回音:

龙泉市八都镇党委书记管君友表示,将会对现有空间进行提升利用,二期预计开发亩。而为了提高用地效益,会选择一些优质企业进行供地,条件欠缺的则会要求其进行产业转型。

青田县温溪镇:

马路菜场堵,医院无等级

马路菜场给城镇建设添“堵”

日前,记者在温溪菜市场外面的马路菜市场看到,各式各样的卖菜摊点已经摆满了街道一侧,而地面上则胡乱丢弃着各式各样的垃圾,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卫生太差,太影响居住环境了。”“有人来检查,摊位就搬走,过一会儿,又都搬回来了。”“好好的一条街道,搞得乱七八糟,太不像话了。”采访中,不少居民抱怨马路菜市场给中心镇的建设添了“堵”。

除了卫生问题,由于人员的集聚,马路菜市场给这里的车辆通行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道路旁的一个电线杆上,记者看到了一个明确的禁止摆摊的标识,可就在这个标识的前后左右,摆了不少的摊位。

这样的马路菜市场不一而足。在温溪镇的温中街上,也有一个规模不小的马路菜市场,卫生状况同样恶劣。记者从该镇相关部门了解到,针对乱停车,乱摆摊和卫生状况差的问题,他们也整治过,可收效甚微。

据温溪镇城管中队工作人员介绍,马路菜市场难管理,目前也没有一个较好的办法。而城管队员去站岗,能做的只是维持秩序,而不是禁止他们摆摊。该镇环卫所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人员不够,设备陈旧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正在商量对策。

据了解,年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青田县农贸市场三年改造提升规划方案》,计划于年进行改造提升温溪菜市场工程,但至今尚未完成。

回音:

温溪镇党委书记邹浙清表示,马路菜场脏乱差问题确实存在,为此镇政府已经规划建设了新菜场,预计在今年的11月底,新菜市场就能投入使用,届时将对马路菜市场进行搬迁。

医院难获百姓信任

“小病都是去私人诊所看,因为方便,大病都是去青田县城,或者去丽水。”医院,也就是当地群众口中的“医院”,因为是一家“无等级”医院,很多本地人看病都舍近求远,去县城,到丽水,甚至去温州、杭州。

采访中,记者曾分医院。上午时段,来这里就诊的病人人数并不多,而到了下午时段,医院就显得更加冷清。据了解,该医院借助医保报销政策的优势,还能留住一批病人,比如本地非疑难病症的住院患者、外来务工人员等,而更多的医院去就医。

不少当地居民认为,医院留不住技术好一些的医生,而医院确实应该提升硬件和业务水平,而且应该利用民间力量办医。

“医院目前的医疗保障水平很难跟上现代发展需求,也很难跟上当地百姓的医疗需求。”院方人士坦言,医院目前面临硬件差、设施陈旧、医药人才留不住等诸多问题。

相比没有评定等级的“医院”,同是中心镇的莲都区碧湖镇、缙云县壶镇镇,医院已是医院。

回音:

青田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翁伟荣表示,该医院的新园区建设已经列入规划,占地40多亩,总投资达1.2亿元,设置床位张,选址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在逐步推进,将于明年动工建设。

缙云县壶镇镇:

交通拥堵乏人

8月9日,是壶镇赶集的日子,在镇区的贤母桥上,堵满了各种车辆,有些车主还在桥上任意调头,汽车喇叭发出刺耳的声音。据记者观察,在上午最拥挤的时候,一辆车通过长米的贤母桥需要近十分钟。桥旁的店主说,赶集的时候这一块车都是乱停的,堵的时候基本就开不过去,哪怕自行车都要停下来等,人走路比开车要快。

在贤母桥的东侧,人行道上摆满了各种摊位,电瓶车当街随意停放,汽车通行相当困难。短短半个小时,就发生了两起刮擦事故。镇上的人告诉记者,这条路规划有问题,停车乱七八糟,摊位随处乱摆,不出事情也没有交警来管的。从车站开车到桥那端要一个小时。

在壶镇电影院门前的溪东南路上,人行道和两边的停车带都被占道经营,有些车主还把车停在了路中间,这让原本不宽的路面变得更加狭窄。当记者询问这条路的情况是否经常如此时,街边的商户坦言,路窄加修路,路堵问题三天两头出现。除此之外,壶镇菜场前的溪东北路以及安居桥等路段通行状况也很差。令人奇怪的是,在以上这些极其拥堵路段,记者并没有看见交警在疏导交通。

8月14日,记者在没有赶集的时候再次来到壶镇,情况虽然较9日的情况要好,但到了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依然严重,如何加强道路的建设和管理成了眼下壶镇急需解决的问题。

云和县崇头镇:

产业培育困难重重

“最美梯田”未能撬动沿线经济

在云和梯田游玩的杭州游客说,现在的旅游讲究休闲,如果旅游团能给游客多一点的时间,吃吃农家菜,逛逛民俗商店,也是挺惬意,而现实是景区附近连干净点的餐厅也找不到。

崇头镇的居民也反映,云和梯田旅游发展多年,却似乎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没多大影响。没有农家乐,没有赚钱机会,守着美景没套路。

年,崇头镇被列入省级中心镇,以打造“中国最美梯田小镇”为特色,但在镇区却找不到梯田小镇的特色元素。镇区的冷清和景区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景镇建设严重脱节。

崇头镇人民政府镇长黄育金愧疚地说,没把人留住,原因就在于崇头配套景区的功能还不完善。

回音:

云和县政府县长叶旭勇表示,要把崇头镇作为大景区来打造,从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上融合。云和将整合“五水共治”“美丽乡村”项目资金,提升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商业街、山庄等具体项目,并设立中心镇扶持财政专项资金,倾向投资于崇头镇。

菇棚不进景区中心镇人口流失严重

“没有其它好的产业,我们和云和县其他乡镇一样,都种上了香菇。”村民的直言不讳正说明了崇头镇的现有主导产业食用菌产业的尴尬处境。

一方面,食用菌带来每年3亿元的总产值,全镇多人靠其创收谋生。另一方面,产业单一给崇头镇带来不利因素:梯田旅游发展还对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进行了限制,不让菇棚搭进景区。周边村民只能到外地谋生,人口反而更难集聚,中心镇更缺乏人气。

至此,崇头镇干部充分意识到,要推进中心镇建设,根本出路在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崇头镇人民政府镇长黄育金表示,食用菌产业必须从卖产品转型卖商品,镇区经济,也要从一产为主,转型向三产跨越。而老百姓的希望更为直接:“搞旅游就要搞好,不能不三不四。”

回音:

云和县崇头镇党委书记李俊表示,中心镇要在产业转型中转出新天地。一产转型,注重推广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种植、土猪养殖;一产转型三产,把观光旅游转移到休闲旅游模式,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和生态旅游产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zy/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