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山东农业大学的校庆日。年登高必自,载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山东农大人薪火相传,贴近大地、贴近苍生,秉承于家为国的百年信仰,坚守、实干、创新、奋进,创造了无数辉煌,开启了时代新篇。
今天,我们回首历史原点,带你看一下年前的这张奏折。
▼此处请大家横屏观看~
年秋,山东农业大学的工作人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浩如烟海的清宫档案中,查找到光绪三十三年(年)十月署理(权代)山东巡抚、布政使吴廷斌为山东省建立高等农业学堂以宏教育而兴实业,上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奏折,从而确定了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创建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年)十月。
吴廷斌的这个奏折约一米余长,共个字,并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朱批“农工商部知道”及山东巡抚部院、山东布政司两颗朱红大印。
吴廷斌在这个奏折中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讲了建立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必要性:
“前抚臣周馥尤注重农业,通饬各属设立农桑会,并于省垣置农林试验场,青州建蚕桑学堂,兖州建农业学堂,均已奏咨在案。六七年来风气渐启,惟东省幅员广大,东西相距几二千里,青郡偏于东,兖郡偏于西,省垣居中扼要之地,仅有试验场为之模范,无农学以阐明物理,实不足以宏教育。”
这一段里吴廷斌讲到,袁世凯在山东巡抚任内筹设农工商务局以及继任山东巡抚周馥在省城设置农林试验场和巡抚杨世骧在农林试验场建校舍,开办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事。袁、周、杨及吴廷斌四人都是在清末新政时期任山东巡抚或署理巡抚的,他们对推行山东的新政,实行农工商及教育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文中提到的济南农桑总会是光绪二十九年(年)由山东巡抚周馥主持创办的。同年,由济南农桑总会创办了山东农林试验场,场址在济南城东圩子门外七里堡,聘日籍农工商教习谷井恭吉任技术指导。至光绪三十二年(年),试验场在七里堡和全福庄两村附近陆续购地亩,从事粮食作物的栽培改良试验,并建房舍50余间。另外,还辟有桑园亩,聘日本人川上精一为技术指导,进行桑树及其他果树的栽培试验。
接着,吴廷斌在奏折中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汇报了去年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创办时的情况和办学经费的开支及来源情况:
“上年,臣在藩司任内,正任抚臣杨士骧与臣一再筹议,即在省城东关外七里堡原有试验场左近建筑校舍,定名为山东高等农业学堂。于上年八月考选一百二十名,开学授课,因初办之际尚无高等合格学生,爰就地方情形,参照定章,量为变通。先设中等农林蚕三科,兼令补习普通学,三年毕业,升入高等本科,亦以三年毕业。嗣定分年递招学生,三年之后,岁有毕业,所有学科程度年限悉遵奏定章程办理。其堂中所需经费,自开办以来陆续购地、筑场、建校、制器及推广建置,一切经费约银八万两,常年经费学堂、试验场两项统计银四万两,此项经费用以培植人才振兴实业关系甚巨,虽库储支绌,不能不于无可设法之中由司局各库勉力分筹,应请一律作正开销,不动年例,部拨之款据司道会详请奏前来。”
在这一段里,吴廷斌对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创办时的几个关键问题讲得十分明确:
一、创建的具体时间:上年八月,即上奏折的前一年,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年9、10月间),开学授课。
二、校址:在省城东关外七里堡原有试验场左近。
三、学堂名号:山东高等农业学堂。
四、招收的学生来源及人数:招取本籍、客籍子弟,考选了名学生。
五、设置的专业:农、林、蚕三科。
六、经费:购地、筑场、建校、制器等约需银八万两,常年经费四万两。
创建时的教职员人数及姓名,在这里未曾提及,但光绪三十二年(年)印行的《学部官报》第五十四期,对此有着明确的记载:共有教职员20人,其中职员12人,教员8人,学堂监督为前翰林院编修、直隶补用道王景禧。
至于为什么不是在学堂成立之时而是在学堂成立一年后奏报,吴廷斌的解释是,因开办农业学堂的章程当时尚未周密妥拟,巡抚杨士骧令将章程拟定后一并奏报。
奏折是明清两代官员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如谬奏或奏报不实,就是欺君之罪。因此,官员在奏折中往往出言谨慎,不敢稍有虚言妄语。也正因如此,吴廷斌的《奏为东省建立高等农业学堂先设中等科以宏教育而兴实业折》,所奏各事的真实性,是无可置疑的。它对于研究山东农业大学校史,实属一件弥足珍贵的史料。
文章出处:党委宣传部学校档案馆
资料提供:王延耀叶林
登高必自
-山东农大新媒体中心出品-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浪微博:
山东农业大学投稿信箱:sdaunewmedia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xs/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