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丽水市 >> 丽水市美食 >> 正文 >> 正文

故宫龙泉青瓷展览是如何办成的

来源:丽水市 时间:2021-7-5
天下龙泉风行天下龙泉青瓷背后的故事

作者:卢阳

阳光灼热,处处蝉鸣。故宫红墙绿瓦蓝天,人山人海。我们来到斋宫,在采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老师之前跟随他观看了“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作为策展人之一的王老师讲起展览如数家珍。

此次展览横跨斋宫和景仁宫,陈列了超过八百件(组)的龙泉青瓷、仿龙泉青瓷精品,整个展馆萦绕着莹亮的青绿色。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千年龙泉

第二部分国家公器

第三部分风行天下

第四部分交融辉映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跟着行家看展览比自己看展览看出的门道可多多了,有了故事有了经历的瓷器不再是封闭在展柜里冷冰冰的器物,而是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见证。

我们看到如此精美的一个展览时,往往惊叹于展览的精彩、器物的精致,或是因为展览引发了新的思考。我们可能会沉迷于器物的美妙,却很少深入去想器物的源流或是去想一个展览是如何办成的。这次采访王老师,我们得以知道器物背后、展览背后精彩的故事。

瓷器背后——龙泉青瓷有故事

这次展览共展示了件龙泉青瓷精品或仿龙泉青瓷。其中故宫旧藏件,国内相关单位提供余件,海外十家收藏机构提供整件。

此次展览可以说件件是精品,王光尧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展览的亮点。

展览第一单元讲述了龙泉窑千年来自身的发展过程,策展人希望观众通过展览能对龙泉青瓷各个时代的特点有基本了解。如早期北宋淡青釉五管瓶,南宋时期形成的粉青、梅子青龙泉瓷以及随着生活习惯变化而发生器型变化的器物(如花瓶、小船、鸟食罐等世俗化的器物,从梅瓶和玉壶春瓶向执壶的变化)、明朝晚期带纪年款的器物、民国的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

第二单元介绍了龙泉窑发展与宫廷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因为宫廷的要求,才创造了无数的龙泉青瓷精品,也带动了当地瓷业的整体发展。不能错过的是南宋青瓷洗、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的标本,以及故宫旧藏明代官样龙泉青瓷和官样青花瓷对比。

对于更为了解龙泉青瓷的学者、学生来说,可以把目光多放在明早中期龙泉青瓷上。

因为在外面很少有机会看到此类官样御瓷。更为重要的亮点是展室内几件被认为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龙泉窑精品,这样的判断是基于景德镇御窑遗址的新发现和对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御用瓷器的认定。

未来龙泉窑的研究热点可能会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瓷窑址所在以及对该时期龙泉青瓷面貌的总体把握。

▲明代官样龙泉青瓷、官样青花瓷

第二单元中最引人注目的龙泉青瓷要数直径70厘米的明代龙泉青釉大盘,这种巨型瓷盘真的是前无古人。想必如果第一次看到直径达半人高的大盘子,一定会疑惑:这盘子到底作何用途?原来这大盘属于明代宫廷祭器。

《元史》记载当时宫廷命江浙行省烧造礼祭器。于是在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产品中都出现了大盘子,蒙古礼俗用马头、牛头为祭品,此类大盘极可能是用来盛放“马头”“牛头”的礼祭器,所以尺寸才如此大。

《明会典》卷二八记载:“登、铏以磁碗代,簠、簋、笾、豆以磁盘代,凡庙皆同。”这种大型礼器可能为明宫廷专用。

▲明代龙泉青瓷大盘

第三单元陈列了流通海内外的龙泉青瓷。海外借展不易,汇聚在一起展览更是不易,展品中有日本琉球群岛中山王国宫廷遗址出土龙泉青瓷、韩国新安沉船出水龙泉青瓷、伊朗国家博物馆传世龙泉青瓷等,其中来自中山王国宫廷遗址出土和伊朗国家博物馆传世的龙泉青瓷,都是直接从中国宫廷输入外国宫廷的龙泉青瓷,其器型釉色俱佳,不仅反映了当时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反映了在龙泉青瓷在当时的时尚性。

▲日本冲绳出土明代龙泉青瓷(左上)新安沉船出土元代龙泉青瓷(右上、下)

▲伊朗国家博物馆传世龙泉青瓷

第三单元最值得期待的一件龙泉青瓷是还未到来的器物——“马蝗绊碗”(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

▲南宋龙泉青瓷茶碗(马蝗绊碗)(图片来自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ms/7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