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番茄亩产3万公斤、卖了万元。这项新技术带来的效益太让人惊讶了。”昨日,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好么么”农场经营者梅键专门给恩人打电话报喜。如此神奇的蔬菜种植技术,是丽水市农林科学院智能快繁中心主任徐伟忠无偿提供的。让梅键致富的新技术,被形象地称为“空中种菜”。近10年来,徐伟忠团队已将“空中种菜”技术免费推广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落户多家企业、科研院所,让20多万农民熟练掌握,涌现出全国首届脱贫攻坚奖获得者蒋乙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李怀才、“草莓公主”王倩等创业典型,并培育了5家上市公司。螺旋式“空中农场”农业“科技达人”徐伟忠告诉记者,“空中种菜”就是把植物悬挂在空中培植,将营养液雾化喷射到悬吊于空中的植物根系上。此技术发源于航天空间站的实验,是他带领团队率先实现产业化、智能化,在技术集成创新上领先全球,拥有10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徐伟忠简介徐伟忠,男,年10月9日出生,中共党员,年毕业于丽水农校,分配至缙云县碧河乡政府工作,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直至年被正式调入丽水市农科所工作,负责设施农业技术领域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空中种菜”的技术价值有多大?仅其中一项快繁技术就被北京无形资产开发研究中心评估为1.4亿元。云南“绿大地”公司运用快繁技术创业,从一个小农场成长为上市公司,如今资产总额达8.3亿元。
生菜青翠欲滴,圣女果红艳诱人……时值初冬,在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的“鸟巢”蔬菜工厂里绿意盎然。今年5月,经中国农科院推荐,当地引入“空中种菜”技术,22位农民成了蔬菜工厂股东。河南省农科院夏廉法教授说,“鸟巢”农场让农作物从“砖瓦房”搬进了“高楼大厦”,是农业技术颠覆性变革。
“传感器感应温度、湿度、光照,电脑指挥设备自动喷施营养液……”在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18米高的螺旋式“空中农场”里,徐伟忠自豪地向参观者介绍:“通过空间隔离、三层立体种植,免施农药、不用土壤,是真正的绿色种植、智能生产,1亩地的收成是传统种植的10倍!”
近两年,“空中种菜”技术还跨出国门落户20多个国家、地区,为俄罗斯等远东地区破解了土豆增产难题,让沙漠国家纳米比亚成功种植绿色蔬菜。
在纳米比亚的基地
今年8月9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专家柴麒敏在丽考察后说:“‘空中种菜’可实现城市农产品就近供给,为解决蔬菜远距离运输产生的能源消耗、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丽水方案’。”“当你抓起一把泥土,能闻到它的芳香气息时,你才是个合格的农业研究人员;当你面对贫穷落后的农村,心灵能为之撼动时,你才能做好农业研究;我要用科技与智慧来铸就中国农业智能化的开始!我要用勤劳与汗水来改变中国农业落后的面貌。”——徐伟忠
文/记者阮春生
值班编辑/季凌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ms/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