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民以食为天,吃对中国人来说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据说西方一成熟的牛排还带着血丝血色,竟然是老饕们的美味!这在中国断然是不可接受的。中国人的吃讲究色香味俱全,讲究口味和特色,于是,在中国,吃便成了一种文化。
老家在中原腹地,水系丰富,人们正统而保守,在吃上除了年关假日格外隆重一些,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色。食材也都是家庭日常所使用的,自家菜园子里就有,再不济,一出门,街上随手便可买到。也许是见得多,所谓特色在我眼里也都稀松平常了。
来到南方工作,一转眼便是十多年。换个环境,满眼看去,一切都是新的。这里有龙泉山的朴实,有瓯江水的灵动。山上产的是香菇、木耳、灵芝,还有绿色蔬菜,水里游动的是瓯江彩鲤和溪鱼。山水之间,龙泉人辛勤的劳作让这座小山城如镶嵌在浙西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
说起来,连龙泉的水都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记得刚到单位那会儿,同事热情地介绍说我们单位的水是经过专家鉴定确认的优质矿泉水。于是,在同事们的热情中,真的就喝了不少的水。然后,那天就一个劲儿的跑洗手间。又有人说单位的水很神奇,说是喝了这矿泉水都是生儿子的。这么多年过去,细细扒拉下来,吃这矿泉水的生儿子的似乎真的比较多。于是,在内心里也就认同了这个结论。早几年,常见到有人开车用水桶在单位装了矿泉水回去喝。水不一定是神水,这种远来运水的事倒是的确值得一说。建立家庭,搬出了单位,喝的水也由矿泉水变成了自来水,心里似乎有些失落。有几次出差,到了所谓的大城市。那宾馆里的水,烧开了喝依然有一股怪味。同事们说是漂白粉的味道,漂白粉到底是什么味道不知道。不过龙泉的自来水烧开不烧开都没有这种怪味。
龙泉的山大,龙泉的山也高。山太高了便很冷,据说每上升一定的高度,气温就下降多少度。好在龙泉的山又不是高得离谱,最高峰也不到两千米。这样的山就成了龙泉人财富。凤阳山、昴山、天平山、披云山被开发成风景区,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山上被大面积种上毛竹,加上植被覆盖率高,龙泉便一年四季被浓浓的苍翠笼罩。初冬时节,冬笋便上市了。剥开一层一层笋衣,露出里面白嫩的笋,仿佛拆一个来自远方的神秘包裹。放在鼻子下闻一闻,清香之气让你顿时神清气爽!每日早市,蹲在菜市场路边的老汉面前一定放着一把一把捆扎好的不知名的草根树叶。怎么用怎么吃你得仔细问。问明白了你便发现这种是清火的,那种是煲汤的,不一而足,整个是一个中药铺。但是这里又的确不是中药铺,这里是菜市场!千百年来,人们的智慧已经把养身保健与日常生活的每一餐饭、厨房里的每一种食材紧密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惊叹与崇敬的!
老岳母炖猪腿的时候一定要放一把山上来的树根藤子啥的,然后,那猪腿味道便有一种奇特的香,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那螺丝,喝酒的人似乎都要点这道菜。感觉这个和花生米差不多,一粒一粒的,方便下酒。家里要是烧了螺丝,我不吃,也不让孩子吃。感觉不怎么干净。妻有些不悦,也不说,自己吸螺丝吱吱响。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改不掉的。她这辈子都得这么吸下去了。
螺丝当然是水产的。说到水产,龙泉的溪鱼绝对值得一提。龙泉山大,加上植被茂密,泉水便多。这些泉水清澈见底,常年不断。水里小鱼游来游去,一来二去游到大溪里,便被当成菜端上了餐桌。溪鱼不大,油炸一盘撒上些小葱佐料,那香气便让人口水只打转,吃上一口,鲜嫩的味道怕是一辈子也难忘了。安仁的鱼头算是一道名菜。安仁其实只是一个小镇,有一座天平山,还有一个安福湾。安福湾是我和朋友们钓鱼的好去处。有一次,在安福湾就钓起了一条三斤重的罗非鱼,激动了好几天。罗非鱼的脑袋小,完全不适合做鱼头。安仁鱼头的主料是镇子附近的仙宫湖现捕的鳙鱼头。烧的时候配以当地农家豆腐、农家咸菜及姜、蒜、辣椒等,用柴木旺火烹制。吃的时候用上传统的火锅,边吃边烧,味道鲜美,情趣盎然。因为安仁鱼头名声在外,市内便有几家小吃店直接挂了安仁鱼头的牌子。想来过不了多久,安仁鱼头一定会像天津狗不理包子一样名扬天下的。
龙泉人爱吃。大家都这么说,我也切身感受到这一点。就在琢磨,为什么没有说成是“龙泉人好吃”呢?!爱吃其实是热爱生活的表现。热爱生活怎么能用“好吃”一说呢!这恰恰体现了我们民族语言的精确性。
晚饭后沿着中山路走走,一过大转盘,那沿街一排酒店小炒店散发出阵阵酒香,人们觥筹交错,欢声畅饮,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每每走到这个地方,被这声气包围的感觉,不是厌恶与反感,而是踏实与欣喜。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人间,这才是真正的尘世间的生活。人们追求卓越与永恒,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但是真正的生活永远都是脚踏实地的生活,永远都是被尘俗所包围的生活。在追求理想与梦想的道路上千万不要忘记尘俗的生活,这里面有着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大学问大智慧。
别的美食节我没见过,龙泉的美食节热闹而隆重,绝对是让吃货们发狂的好去处。披云山白粿、龙南现蒸粉皮、西街松糕、岩樟柳山头麻糍、住龙落汤糍、龙南田螺、龙南老鼠爪、苦槠干等等,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到这里,你不仅吃不过来,看也看不过来!我有一阵子就很纳闷,平时怎么就看不到这些,一到美食节就都出现了!朋友说,龙泉山大,过去交通不方便,不同的地方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特色。不仅这些小吃各不相同,就连语言语音也各不相同!现在很多特色小吃在市区都开起了专卖的小店。的确,龙南的现蒸粉皮我在市区还真看到过两家。那粉皮果然跟别人家的不一样,有韧性有嚼头,味道比机制的粉皮醇厚很多。早就有个心愿,想走遍龙泉的山山水水。当然,这里面也有龙泉各地特色小吃的诱惑。
今天,当我们说吃是一种文化的时候,老百姓还在为了各种吃而忙碌。他们忙碌的时候并不提什么文化,他们只是忙碌,但是他们的忙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如果一个地方爱吃,那这个地方的生活节奏一定不会快。因为吃是快不起来,要吃好就得慢慢吃,要不,老百姓为什么总是劝客人“慢慢吃”呢?!龙泉就是这样一个慢节奏的小城。这种不慌不忙的节奏,这种与生俱来的淳朴与勤劳,龙泉人发挥到了极致,于是日常的劳作器物的制作在龙泉人这里也都变成了艺术。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就是一种证明。青瓷原料的制备、成型、修坯、晾坯、刻花、素烧、上釉、釉烧,还有龙泉宝剑的打磨,都需要无限的耐心与细心,慢工出细活是最好的说明。想来老祖宗做青瓷做宝剑不过是为了实用。但在龙泉人的手里,这种实用的东西通过几千年的沉淀,如今都变成了蜚声中外的艺术。细细想来,这与吃的文化算是同根同源,连枝同气,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谁说被吃包围的龙泉不是幸福的天堂呢?!
图:金沙读书社叶华清文:金沙读书社高峰升级版“好龙泉” 欢迎投稿,详情可咨询小编。投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ms/6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