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丽水秉承“教育自图强”的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全市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自年全省启动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丽水就提出了与全省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稳步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
坚持“三个到位”,下好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先手棋教育现代化创建是教育均衡化向现代化迈进的有力载体,也是山区教育赶趟补课、追赶教育现代化的绝好契机。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作为加快山区教育发展的“高铁快车”来打造,在山区掀起教育现代化创建的新风尚。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创建教育现代化,关键看思想能不能统一,认识有没有到位。在推进创建工作前,市教育局深入各县(市、区)开展调查研究,全面考察了解各地教育现代化创建条件和基础,摸清了家底,形成《全市9县(市、区)创建教育现代化县调研报告》。加强同各县(市、区)的沟通衔接,积极寻求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统一各地思想,制定全市创建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各县(市、区)创建基本教育现代化的时间年限。
二是机制保障到位。市里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的实施意见》、《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工作规划》等文件,各县(市、区)都制定出台了《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实施方案》等多个配套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各县(市、区)把教育现代化创建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将创建工作和创建年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真正把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三是考核督查到位。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从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将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各县(市、区)则将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纳入对责任部门、乡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开展教育现代化创建专项督导,将重点难点指标列入督导公报,抄送各县(市、区)四大班子。对照教育现代化县创建41项评估体系和1项改革创新附加指标,以问题为导向,查找短板,编写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手册,明确列出各县(市、区)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定期下发各县(市、区),鞭策和助推各地创建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各县(市、区)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目标再次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了确认,进一步明确了龙泉市、景宁县、云和县在年创建浙江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县的奋斗目标,龙泉市、景宁县已将在年创建浙江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县工作目标写入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在年创建浙江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县强有力的政府保障。
抓好“三个环节”,破除山区教育发展的瓶颈点在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丽水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短板,破瓶颈,有的放矢抓好各项重点环节,进一步夯实山区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基础。
一是着眼硬件改善,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十二五”以来,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长11.27%,年达66.87亿元,比年翻了近一番。近三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丽水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长,年首次突破5%,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总投入增长率均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高3个百分点以上。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教育基础设施投资37.24亿元,新建、改扩建项目个,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所,标准化学校比例从年的13.76%提升到年的82.88%,提高了近70个百分点。
二是着眼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普及程度快速提高,15年基础教育普及率达97.73%,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64%,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7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9.57%。全市九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级验收,与全省同步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
三是着眼师资力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各县(市、区)都能科学核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编制,全面实行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编制配置方式,设立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的最低保障数。建立定岗招聘偏远山区学校教师制度,外县调入的教师服务农村学校制度,严控教师进城指标,切实保障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大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力度,开展“绿谷名师”工程,制定“绿谷名师”工程教师系列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中小学名优教师评审制度,构建起学科、德育两大序列的名优教师发展平台,建立教坛新苗、教坛新秀、教学带头人、教学名师、特级教师五个层级的“宝塔式”教师成长模式。
推进“三项改革”,打好教育改革创新的攻坚战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迈向教育现代化必由之路。丽水立足于山区教育发展实际,打出一系列改革创新组合拳,用改革的举措把教育现代化创建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实施选课走班教学,试行普通高中4学段制管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先行先试学校达所,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50%以上。开展了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行动,以促进学校特色创建和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为目标的“特色课程”建设行动,以加强学校德育和学校文化建设为目标的“美丽学校”创建行动,全市确定53所学校为市级“美丽学校”建设试点校,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办学品味。
二是以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健全多元招生格局。出台系列招生录取政策,实施普通高中提前自主招收初中保送生制度,逐步实现高中招生录取的多样化。改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适时调整优惠加分政策,体现选择性教育思想。改进市直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办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原则做好特长生的报名和专业测试工作。
三是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重点,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现代学校管理新模式,构建决策、咨询、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治理结构,渐进式实现学校管、办、评分离。推进全市中小学章程建设,全面开展校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全市公办中小学已实现“校监会”建设全覆盖。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ms/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