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丽水市 >> 丽水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同样是江南传统村落,这个地方的八士门

来源:丽水市 时间:2023-4-16
北京湿疹医院哪最好 http://m.39.net/pf/a_9150598.html

一个地方的建筑浓缩了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更反映了他们的精神面貌。这个村子最具代表的“八士门”和“十八间”就印证了这一点。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下辖的河阳村,是一个山环水绕风光秀丽的地方,村子的布局保持着元代村庄的设计特色,而其中的宅院和祠堂乃明清两代所建。从远处望去,清一色的灰色古建筑群落给人以安静祥和之感,和任何一个江南地区的村落别无二致。

河阳传统村落

难能可贵的是,这里仍然保持了古朴的民风民俗,村子里的人九成姓朱,过着聚居式生活,使先祖遗留的贾凤家训得以传承至今。

河阳朱氏家族的先祖要追溯至唐末僖宗年间,来自河南信阳的朱清源。他被当时吴越国的钱武肃王聘为掌书记。武肃王死后,天下大乱,朱清源为避战乱,也是为了韬光养晦,等待天下清明的时候字再复出,于是,携弟朱清渊,来到缙云境内一片山清水秀的地方,择风水宝地定居下来。为使朱氏后人不忘祖宗之本,朱清源特取河南信阳中的一个字,给他们选定的这块地方取名“河阳”。

这里的建筑亦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朱氏自河阳定居以来,已繁衍42代。江南地区的朱姓,各支各派皆发源于河阳。千余年来,河阳虽屡遭兵祸劫难,几番兴衰,但古村落始终存于世,一大片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得以保存下来。

在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中,最令河阳人为之骄傲的是一条全长多米的街道,也是整个村子的中轴线,人们习惯叫它河阳街,但它还有一个颇具来历的名字——“八士门街”。

八士门

自宋绍圣元年起的二百多年里,河阳朱氏前后出了八位进士,创下了辉煌的科举业绩。第八位中了进士的朱填得已经是元至正年间的人了,他的父亲朱竹友为光门耀祖,在村子的中轴线位置建了一条街,取名“八士门”,借此来振兴河阳的科举事业。然而,朱填得以后河阳再无进士,“八士门”永远成了“八士门”。有人说,朱氏的经济实力在此后也跟着衰弱了,与村子里那些富丽堂皇的祠堂民宅相比,“八士门”显得过于简陋,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人们对朱氏落寞的推测。

现在,八士门仍是河阳村里最长的街道,临街店铺也很齐整,大概有三十多家,都是清一色的排门式样,一家紧挨着一家,形成长长的连排铺面。

“八士门”业已成为河阳人的精神符号,村里有不成文的规矩:各家娶媳妇进门,须经八士门进村;嫁女出门,须经八士门出村;亲人辞世,须经八士门上山。河阳村谚云:“不经八士门,不算河阳人。”看来,河阳人的“八士门”情节,已深深植根于河阳人的血脉中了。

诚然,河阳的古民居是破旧了,但那讲究的结构、精美的雕刻、独到的创意,仍让人咂舌赞誉。这里的宅院主要以“十六间”“十八间”“二十八间”为主要的结构形式,指房屋的间数,大多建于清代中晚期,少量为明末清初所建。

“廉让之间”是河阳民宅中最精致、保存最完好的“十八间”,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

整个宅院分为前厅、后堂、伙房、猪舍、茅厕等几个部分,白中发粉的外墙上遗留了那时人们所作的诗画,房内的梁柱上全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浓缩着当地民风民俗的寓意和神韵。

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

河阳村至今仍存有20多幢“十八间”。居住其间的人多是上了年纪的老者。在游人的眼中,这些老人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古旧的老宅里、古朴的街巷旁,几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聚在一起,心神安宁,一副岁月静好的姿态,这还算不得是神仙般的活法吗?然而,“神仙”们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中,“十八间”只不过是前朝的遗物、祖上的家产,并无特别之处。至于他们悠闲自在的状态,恐怕要归功于多年来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ly/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