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2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陈宁
全国政协委员、医院院长雷后兴
浙江是传统手工技艺大省,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资源丰富,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这次在北京参会,全国政协委员、医院院长雷后兴带来的数件提案中,关键词都离不开“文化传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这让雷后兴委员十分振奋:“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委员,我有义务为凝聚着民间璀璨智慧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声,把传统文化的根留住。”
雷后兴委员的家乡丽水,不少村庄群山环抱,竹海连绵。10多年来,一支支毛竹的美丽蜕变,让山区农民致富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然而,他在调研中发现,竹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困境。
“浙江是我国竹编文化发源地,也是竹编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嵊州竹编、东阳竹编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后兴委员担忧的是,近年来,竹编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没有很好的形式和载体。“在很多人的眼里,竹制品只是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并不是艺术品。“雷后兴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市面上的很多竹编产品的包装都较为简单,这一细节直接影响到了竹编产品的定位和品牌影响力。
浙江的竹编行业大师辈出,先后涌现了俞樟根、卢光华、何福礼等工艺美术师。但是如今,竹编行业传统加工工艺和技术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现状。“为防止‘人走技失’的情况,要着力促进职业传承,进一步加大非遗传承人保护力度,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并增加补贴幅度,促进师徒传承。”雷后兴委员呼吁。
如何让竹编产业代代相传?雷后兴委员建议,在“互联网+”的时代,应鼓励传统的竹编产业与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等融合发展,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希望尽快启动浙江竹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程序,让中国竹编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雷后兴委员记得,在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中,王星记扇子、朱炳仁铜雕、杭州刺绣、越窑青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他期待着,不远的将来,他心系的竹编也能走进更多人的视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ly/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