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外衣,医院就诊的参考内容之一,医院文化的体现。
▲医院
医院
浙江省医院(医院、温州医院)是一医院,该院结合山坡台地建设,地形落差最大24米。
该院原有建筑约14万平方米,多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年,医院开始规划整体改扩建,与医院毗邻的原丽水医院用于发展建设,用地面积由原来的6.6万平方米扩增至约14.67万平方米(可建设用地约11.13万平方米)。
▲医院建筑全景
医院按规划逐步有序实施整体改扩建,除保留门急诊楼外,其余建筑全部逐一拆除新建。至年底,相继建成新外科大楼、内科1号楼、教学大楼、食堂、行政后勤楼暨停车楼等,包括已经土建结顶的新内科大楼,累计建设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
▲综合病房楼
医院目前有职工余人,设有45个临床专科、多个特色专科及专家门诊,开放床位张,年门急诊量.76万人次,出院7.3万人次。
医院承医院管理指导和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任务,医疗服务覆盖整个丽水市,并辐射金华、温州和闽北地区,医院。
科学合理的院区规划
医院医院组团式建筑群布局,缩短了相关功能科室之间的距离及院区工程管线,从而达到了降低能耗、方便患者、提高效率和节约能源的效果,使土地空间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院区规划鸟瞰效果图
医院功能分区明确,流线顺畅,实现了合理分区而又联系方便。主要出入口能方便识别,明确区分清洁区、限制区、隔离区以及公共通道、医务人员及住院患者通道,对洁物供应、食品供应、污物运输严格分区和分道。
▲功能分区规划
▲分期建设示意图
医院未来发展的灵活性,在建筑布局上采用模块化,使医院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总体布局为未来留有余地。
医院的建筑设计将中国优秀建医院的设计与技术当中,大部分病房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医院有机融合在花园式的自然绿化环境之中。
医院的医院的标准进行规划,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筑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强调医院的高效服务,在特定的基础上规划最佳的方案,创造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普通手术室
▲杂交手术室
医院在原有院区的基础上进行了规划,改善了院区的整体使用功能和景观环境,增加了残疾人坡道等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并增加了亭台池榭等景观,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和医生的工作环境,整个院区处处体医院建设理念。
▲花园
▲院内环境景观小品
系统完善的功能布局
医院的平面布局兼顾功能的稳定性与适应性,通过建立清晰稳定的功能区域,优化功能的内部流程,同时凸显功能区域的识别性,力图建立高效的功能体系,提高功能的使用效率、运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医院被划分为五个主要的功能区:医疗区、行政后勤附属区、青年公寓区、教学科研培训区和老人护理康复区。
医疗区
医疗区主要覆盖规划区域的东部,在原有医疗建筑的基础上,医院地块和原卫校地块的新内科大楼,东北角规划建设了急救中心楼,以及在原内科三号楼地块拆除新建健康管理中心。
整个医疗区建筑通过连廊相互联系,中心围合成一个康复内庭花园(医疗广场)。
▲内科1号楼
▲内科护士站
▲ICU
▲病房
行政后勤附属区
行政后勤附属区主要覆盖整个院区的东北部,在行政后勤附属区内,拆除了原有的员工宿舍楼以及病案、总务、设备、药剂用房等,建设了一座多层立体停车楼,医院停车的功能需要,并在停车楼的基础上设置了一栋行政后勤楼,此外,拆除原来的食堂,原位新建了摩托车、自行车库和新食堂。
▲停车办公楼
▲建设中的新食堂
青年公寓区
青年公寓区位于整个院区西北部,在人才公寓区内,规划有三栋青年职工公寓。
教学科研培训区
教医院的西面,建设了一栋教学大楼以及拟建科研楼,主要满足大学医学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进修生等学习、培训及住宿的要求。
▲教学大楼
▲医疗教学室
老人护理康复区
老人护理康复区计划建于原卫校地块的运动场,是一个针对老人的特色功能服务区,覆盖整个院区的中部,区域内规划了临终关怀病房和老年特护病房。
以上五个功能区域分工明确又相互联系,使整个院区的功能更加系统和完善。
便捷规范的人车交通
医院整个院区覆盖面积大,地块范围内又有较大高差,所以道路交通设计是院区规划的难点和重点。
医院共设置了五个出入口,东、东北、北和西四个方向设置为车流和人流进出口,其中,东和东北出入口主要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交通需求,北出入口和西出入口主要满足员工的交通需求,而东南出入口主要为污物出入口。五个出入口将员工交通、污物、患者及家属的交通分流,有效缓解了院区交通入口的拥堵问题。
▲人行动线分析图
▲车辆动线分析
院区内的车行道路循环形成路网,可以满足消防的要求,且覆盖院区内的所有建筑和公共设施,在道路尽端和十字路口交叉处设立回车场或圆形转盘,满足车辆掉头行驶的需要。
院区地形存在一定高差,大部分的道路为坡道,所有道路的坡度被控制在10%以内,符合国家关于道路坡道的规范要求。人行道路大部分伴随车行道路,并充分考虑残障人士的无障碍设计因素,在有高差的人行道路上,除设立步行台阶外,还设计了必要的符合规范要求的轮椅坡道。
▲院区的坡道和封闭连廊
医疗区内的建筑用一条围合的空中连廊连接,实现了患者在医疗区内所有建筑之间的室内移动,从而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并减少垂直移动。
另外,为了保持医疗功能区内的安静和步行患者及家属的交通安全,医疗区边界处的车行道路上设有临时护栏,在通常情况下临时护栏包围区域内不允许机动车辆进入。
▲停车分布分析
医院停车位的设置,除了参考现有的门诊量和员工数量外,医院运行时患者及家属的停车需求,设置了尽量多的预留停车位和未来可发展建设的停车区域。
优美人文的建筑环境
医院力图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营造一个优美的工作和就医环境,利用入口处地块的高差,规划了一个坡地形态的绿地,在半地下车库的屋顶上建设了包含亭台水榭的绿地广场,展现医院医院的崭新形象。
在规划设计中,院区内原有的零散建筑被合理地整合,加强了各个功能单元间的联系,空出了大量的随处可见的绿化空间,整个院区的绿地率达到了35%以上。
▲门诊入口
▲办公区域
▲办公休息讨论区
▲安静整洁的阅览室
医院建筑的群体造型通过横向与竖向体量的穿插与组合,体现了刚直与柔曲的交错。医院的功能布局和建筑造型互相呼应,充分展现了其体块清晰、意义明确的建筑体量。
▲具有体块感的建筑造型
医院通过吸医院的设计和建设理念,使建筑成为宣传健康科学与弘扬文化传统的载体,展现了其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功能综合体的形象,也展现了一座为未来医院使命。
医院发展新定位,医院经过“十三五”建设已提前实现了医疗硬件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医疗设医院医院精细化管理模式走在全国前列的三大目标。
来源:《医养环境设计》杂志,年第8期
原文作者:肖碧勇谢剑锋(医院)
原文编辑:王小昭
CHCC
CHCC医院发展痛点,医院建设者的知识体系,以“智慧融合·多元发展—医院转型与建设创新”为主题,“医院建设大会”与“医院大会”“医学工程发展创新大会”“老龄健康体系建设与发展大会”“医院装备产业升级与产业园区发展企业家峰会”5会同行,80余场覆盖不同方向的专题论坛,全方位呈现医院转型与建设的完整知识体系。
同期举办的“第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汇聚16个主题展区、10万平米展示空间,为政、产、学、研、用各方面搭建一个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广阔平台。
END
往期干货
如果您想成为医建高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shuishizx.com/lsshj/8271.html